“我是见过世面的,我去过拉斯维加斯。”生怕被当成土包子的某些演出商,在阔谈演艺项目的发展态势时,总爱搬出自己身临其境的见识,对拉斯维加斯娱乐秀场如何如梦如幻,舞美灯光如何神奇炫丽,绘声绘色描述一番,结论总归是,相比之下,我们的演艺节目寒酸简陋,土味十足。要打造迎合时代潮流和观众口味的演艺剧目,得向拉斯维加斯看齐,舍得花钱做华美包装。有的地方演出商为了大制作创意获得财政支持,甚至拉上当地政府领导亲赴那个纸醉金迷之地实地考察,让领导大开一回眼界。这样,回来任怎么花费折腾,至少有了上面的挡箭牌,少了说三道四的麻烦。
内地此起彼伏的新一轮演艺剧目打造热潮里,向拉斯维加斯取经的不在少数。千万以上大制作的经费,一多半用在了华美包装上,电脑灯必须是进口的,音响设备要国际名牌,服装要精美绝伦的,舞台还得转起来。再请来国内忙得难以抽身的大牌主创光临指导一下甚至亲自操刀,一场场华丽无比的地方演艺秀纷纷耀眼出台。可是这些豪华包装的节目,有多少引起了艺术上的震撼,有多少掀起了市场风暴,有多少已经收回成本,有多少荣升为城市名片,统计出的比例恐怕相当寒碜。东施效颦丶华而不实丶急功近利丶好大喜功,必然产生如此的结果。很多演出只是轰轰烈烈首演了几场,便偃旗息鼓,巨大的投资成了黑洞:若要起死回生,只有赢得市场;若要票房回暖,只得回炉加工;继续锻造“精品”,唯有追加投资——这个轮回何时能了,只有天知道。
说不清内地演出商做大项目以拉斯维加斯为标杆的用心,是有同样的基础,还是有同样的目标,单就演艺环境来讲,两者近乎天壤之别,得天独厚的拉斯维加斯如同纽约百老汇,世界仅此一家,别无分号。光怪陆离的演艺秀与世界第一赌城的称号密不可分,它的观众更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赌客,看一场秀不过是赌客们夜晚的消遣之一而已。为何演艺秀都在赌场里?可见它的投资不是单靠票房回收的。那种超炫的舞美及声光电效果,在百老汇舞台也难以找寻。反观我们地方的演艺大制作,多是想当然的结晶,内容不外是当地传说丶新编历史故事丶当地歌舞原生态或已有节目拼盘,配上高科技的华美包装,以为这便是时尚的追求,观众在眼花缭乱的演艺秀场会自我陶醉。可惜,这种自以为是的论断,让众多演出在现实中栽了大跟头。颇具黑色幽默的是,跟头怎么栽都伤不到主创大腕们的皮毛,他们照样扛着拉斯维加斯的标杆,云山雾罩中,攻下一个个大制作的山头,至于怎样引山花烂漫丶令四季如春,那还需要再竖起一个标杆。
来源:中国文化报 白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