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汽车的了解就和汽车对我的了解一样多,我甚至不知道汽车还要换机油。因此,当我们开着第二辆车从加拿大旅游回来之后,由于连续1万公里都没有换机油,汽车终于轻度穿缸。当然,只是无法跑长途了,在当地代步还是不错的。所以,虽然只开了三个月,也不得不把它以800美元的价格卖掉。买主还是那个中国学生,夫妻两个都会开车,几百美元的车,这次连讨价还价也省了。
当然,几百美元的车也不是最便宜的,有一位中国学生小D居然花了1美元就买了一辆1981年款的卡迪拉克,在当地被传为美谈。当时在第一时间里看到这条私人售车广告的小D并不相信这会是真的,但还是决定打个电话问问。结果,接电话的是位女士,告诉他如果他能马上去的话,真的就能花1美元得到这辆车。
美国的旧车没有一定的报废年限,只是根据车况自然报废。如果车主认为车子已没有修理价值了,就会找拖车公司将其拖到废车场。如果不报废,既要上保险,又要付停车费,出了事故还是划不来。因此,政府并不实行强制性报废。那辆卡迪拉克是那位正准备离婚的女士的丈夫的婚前财产,卖出多少钱都是与她无关的。再加上耗油量极大,难得有人愿买。而小D买下了它,其实也不常开,保险费也是这个月交丶下个月不交。好在这是美国的小镇,养一部闲车的费用并不高。而对中国人来说,面子是最值钱的。
我的第三辆车是日本的本田•西维柯,1990年款,这是我在准备作第二次长途旅行时买的。朋友告诉我说,为了安全起见,每次出远门之前必须要到汽车修理商那里检查一下车况。而我那辆鹰牌的旧车在第二次进行车况检查时没能通过,于是下决心又换了一辆车。
美国的汽车修理商竞争非常激烈,因此都会有许多的优惠措施。Tire Plus是一家遍布全美的连锁店,到那里换机油或换轮胎的同时可以免费作车况检查。这是一种比较全面的检查,电路丶打火器丶计算机测平衡,连发动机盖也要打开。通常其他修理商要收费20多美元,而在Tire Plus 换一次机油才20美元。当然,在沃尔玛换单纯换机油更便宜,才12美元。
这辆本田汽车为我们全家服务了半年多,在去年元旦前一个月黑风高的大雪之夜,它终于壮烈地牺牲在了那个名叫ELKO的地方。在那个随处可见西部牛仔的美国小镇,我拿着一大堆从当地报纸广告栏目抄下来的电话号码,一通联系后租了辆车,便开始了我在美国的第四次购车。
在美国买卖汽车很方便,手续也很简单。如果是从私人手里买车,一定要对方签署卖车文件,即File of Sale,提供汽车所有权证明,即Title,并且到附近设在银行或超市里的汽车交易公正柜台那里公正一下。到超市作公正,大概要交4美元。而到一些例如说Firstar(现在被美国联邦银行兼并)那样的小银行去作公正的话,都是完全免费的。公正之后,就算成交,在到保险公司买过保险,就可以到市政府机动车管理处领牌照了。
我的第四辆车是一个美国人不认的小品牌——1995年的韩国起亚,虽然前后只开了一个月,却跑了5000公里。3300美元买的,只卖了2000美元。当时在我们翻车出事的ELKO,可供选择的旧车并不多。那里是事故多发地,又是通往加州的交通要道,所以,二手车的价格比较高。如果坐一天灰狗到加州去买,就可以买到比较便宜的二手车。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行李太多了,为了能吃到可口的中餐并节省费用,我们甚至带了米面油盐和电饭锅。因此只有在当地买车,别无他法。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