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时的一代学者,大都有这样的打工经历。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从东方到西方,完成东西文化震撼的转变,尤其显出其必要。
出国留学前,由于赶上***时代,国家要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刚大学毕业,就身负重任,走在了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十年下来,也算是步入社会中坚,那时叫单位的骨干丶第三梯队丶发展对象,等等。出国的决定,也是在一番深思熟虑丶痛苦决择,以及不是人人都有的机会引诱下做出的。当然,也与当时的体制丶个人的世界观丶价值观与社会的巨大反差不无关联。所以去国的思想基础是充足的,唯一的不足,就算物质基础,兜里没钱。
兜里没钱的俺,到北美上学后,第一次感到了在国内重未体验过的生活压力。这远远不是书本里丶报刊上读来的体会,这里的每天每日都是需要计算的,这不能不算对自己生存能力的一种挑战和考验。那是在学校餐厅当服务生的一段日子,这工作挣钱不多,但基本上能过负担房租和日常生活的开销,好处是学校好的工作环境,研究生的课程不是太重,有足够的时间利用这份工作与各类同学接触。更为重要的是,校园工的合法性,这点对于初来咋到的新生无疑是重要的。
为了能像别人一样拥有一部私家车,就得找机会多赚些钱。除了服务生工作外,也兼干些餐厅的杂货儿,什么洗碗打杂丶清洁扫除,样样都干,能多挣几个是几个。其中一件小事,让俺深深认识到,思想基础的重要。
一次,一位也是国内过来的同学,将一袋垃圾交给俺,替他出去扔进垃圾桶,本该他干的事情,为何让俺替他干,由于是举手之劳,再说也是同学,想也没想就替他了。后来偶然流露出原委,来这里是读博士,干这活儿让熟人看见脸上无光。俺陷入了沉思,真这样吗,俺扔掉国内已有的一切,来这里该不是就为这个吧。这不就是暂时的嘛,且从虎穴暂栖生,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又算得了什么。好的心态使你生活更愉快,不放弃追逐自己的目标让人精力充沛。
第一学期刚结束,早早就计划利用假期挣更多的钱,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每个学期,不能荒废所有的时间。俺们这个学校暑假四月中旬就开始了,比别人早近一个月。利用这一优势,在外国学生顾问那里办好假期的工作许可,怀揣这纸文件就上路了,目的地 - 纽约。
尽管不能履约与台湾同学一道,驾车西去加利福尼亚游玩,但俺心里知道,现在什么是最重要的,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
来纽约后,发现这里确实不同俺们那里,就连餐馆的工作也更职业化,老板的管理方法也更能让人接受。这个假期按计划,俺要挣够一定数量金钱,同时还想好好欣赏纽约,为将来的去处探个路。先后在曼哈顿丶纽布朗克斯丶昆斯丶纽泽西短暂作了些事情,最后选择了纽约上周的松邬德,一干就是四个月,这里成了俺完成学业的财源,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松邬德与附近几个小城,霍松丶锲裴凹丶瓦哈拉丶普勒参邬柚等,属于纽约西切斯特郡,这里是纽约富人聚居的地方。为了希拉里-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的最大热门人选-前总统克林顿夫妇,从阿肯色的小石城也搬来这里居住。除了有名的西切斯特医院外,俺亦有机会访问过这里可口可乐总部,AT&T 培训中心,纽约电信的总部等着名公司。
俺当时工作在一对成功台湾夫妇的公司,女老板早年从上海嫁给了台湾人,这对夫妇对员工很好,尤其在俺工作那段时间,对俺不错。可惜当时俺的情况,不便让他们知道俺不会长呆,曾经冒充职业者。以致后来 LD 来美团聚时俺不得不离开这里时的尴尬,记得当初告诉老板俺打算离开时,他们脸上的表情很愕然。他们一直将俺当职业者来培训的,加上俺干得不错,他们一直很满意。这样的结局,俺心里清楚,而他们是没有想到的。尽管他们加薪挽留,但 LD 的到来,俺久已期待的团聚,无论多少金钱诱惑也是阻挡不了的。在这点上,俺一直觉得有愧于这对夫妇。多少年以后,俺携妻女游历美国东海岸,去参观西点路上特意绕道,重回这里,一是想让他们看看这提供钱财,让俺能够完成学业的地方,同时也想再一次拜会那对台湾夫妇。不过他们已不在那里了,这就成了俺这辈子许多遗憾中的另一个了。
在纽约的这段日子,是俺最快活的日子。除了上班,俺有很多空舆时间。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墓地通常都很漂亮,高高在上,十分幽静。有时俺就驱车驶入这里,或睡觉,或想心事,想万里之遥的妻子,想万里之遥的女儿,还有万里之遥的亲人们丶朋友们。有时也可以打开理想的天窗,让思绪随风飘扬,无拘无束。周末也去看洋基赛马,俺没钱赌,但看比赛一样刺激。尼克斯的篮球赛几乎场场不落,在曼哈顿逛大街也很惬意,50街的橱窗秀,洛克菲勒的冰场,NYU 的艺人街,到处都留下俺的足迹。
四个月的日子很快,俺兜里厚实了,开着车风快的赶回学校,与 LD 相聚,后续的学业比以前就容易多了,毕业后的找工作,也是出奇的容易。回来后就租了一家美国人的小房,搬出了学校。直到正式参加工作,重新成为一位职业者,直至现在。后来小女又来美,小家终于圆满团聚,完成从中国到美国的艰难转迁。这一切,都离不了这留学初年的经历。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