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移民潮里的中国人似乎与他们的父辈丶祖辈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富人而言,生计早已不是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财产的保值与增值。而对于更多数的移民而言,他们仍遵循着“先生存,再生活”的处事原则。一年以内的“临时性工作”丶公务员和自主创业,基本上构成了海外中国人的三大谋生方式。
中国移民三十年:从高学历到高资产
中国人大规模移民海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个世纪前的明朝,那时东南亚是最受欢迎的“海外飞地”。
广州《新周刊》报道,20世纪80年代,留学生是移民的主力,在那个讲究爱国情结的年代里,他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选择留在异国定居工作,其实不是他们不爱国丶不想返华,而是因为一种被迫的无奈:一个学宇宙物理的人,那时的中国能有多少机会可以让他施展才干呢?
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4年左右,技术移民开始涌现,这些人没什么钱,但是学历高,被称为“带着大包小包来的一群人”,他们在海外必须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很多人生活得并不如意;2004年之后,投资移民多了起来,他们提着一袋袋的真金白银过去,即使在异国他乡工作不顺意,最后大不了返华继续享受新贵生活。
从事留学移民中介行业的曾卫疆认为,最近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的移民目的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回避政治风险;向往福利,想真正享受生活;追求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比如洁净的空气和水等。
对于那些真正有钱的人来说,移民后不愁吃穿住行,他们最主要的顾虑是怎样进行资产管理,怎样避税,这部分人也是移民咨询机构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对于那些有学历丶英语好丶钱不多的移民来说,更多考虑的是在海外的工作和收入状况;而对于那些非法移民来说,漂白身份成了当务之急。“在海外的许多工作都是临时性的,很少有1年以上的合约,不适合的人就要淘汰了,这种‘临时性工作’,与公务员和自主创业一起,基本上构成了海外中国人的三大谋生方式。”曾卫疆说。
来源:侨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