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当院总的时候,有天被安排带一位硅谷来的华裔小姑娘参观医院,体验中国神经外科医生的生活(欢迎更多人来体验)。
小姑娘15岁,是个经典的ABC女孩,个子高高很清瘦,带着可爱的牙套,斯文腼腆,中文可以听懂,但是说得费劲。
我猜就是美国高中生要交实践报告那种暑假作业吧。于是带她看了DSA, 3.0T MRI,先拿不逊于发达国家的高精尖设备唬住她;然后再带她进手术室,用血肉模糊的短平快手术功夫震慑一番,在小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该能交作业了。
陪她看手术的时候,虽然说话不多,但是能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对外科医生这个活儿非常感兴趣,一直专心致志饶有兴趣的看开颅。虽然和人交流费劲,但很有眼力很到位的帮助医生护士打下手。
她用中文说她真的很想当外科医生。
我长叹一口气,作为一个刚过来不久的过来人,我告诉她,当外科医生很辛苦的,赚钱很少,每天没有吃饭喝水上厕所的时间,挨骂和挨砍是家常便饭。
我说这些都是真的。她笑了。
我说你干嘛还想当医生呢?她又笑了。
美国劳动统计局最近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美国薪水最高的十个职业,四个与医学相关。外科医生年平均收入138万人民币,麻醉师133.8万元人民币。就业市场情报顾问公司Stepstone在2013年对5万名各行各业人士抽样调查发现,收入排名前三的职业依次是医生,电器工程师,经济工程师。
这还是其次,医生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和受到的尊敬,我们只能仰望着帖子里的故事流口水了。比如从加拿大开车回美国,出入境的工作人员瞥见戴的医院工作卡,连证件查都不查直接入境了。比如医生的汽车可以任意停车,因为在停车附近的建筑内可能有人需要紧急医治。比如不用写病历还配小秘的传说。
你说人家小姑娘为什么想当医生?
最近美国医院及海外就医服务中介提供的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病人寻求海外就医。位于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的Mayo Clinic称,过去一年,来自中国的求医者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该诊所现在开设了一个中文网站,并招募了翻译人员。加州大学旧金山分院医学中心称,过去几年里,来自中国的就医人数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预计,今年来自中国的求医者数量将较去年的增加一倍多。 《华尔街日报》2014-9-9报道称,未来的入境“医疗游客”数量可能会持续增加。
这就有点奇怪了,人家国家对医生好,不一定就都是好医生啊?人家医疗水平高,不一定就是对你好啊?人家物质极大丰富,不是说就不要你钱啊?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说,出国看病的医疗费用平均为10万-15万美元,但某些情况下费用可能高达70万美元。
刚刚朋友圈里一个在美国值着班的同学还发了个帖子,一个眼角磕伤的小朋友,需要缝针,家长要求整形科缝。ok,联系整形缝三针,收费1500美元。
你也可以说没事,咱有钱。
那就是下一个问题,美国的医生通常不受雇于医院,而通过医师团队组织模式,医生医院合作组织等方式与医院达成协议。医院内部的图像诊断丶病理化验丶物理治疗等专业诊治部门也存在由医生承包并且独立收费的情况。
在国内因为医生多写一个检查,多开一片药就上下投诉骂街打人的亲们,你忍受得了美国医疗体系的个体户吗?价格不统一还得给小费,不能报销还没地儿投诉。
你要是有地儿报销有保险,那恭喜,可以感受一下资本主义的福利了。为了从病人和医生两方面对治疗过程进行控制,最终压缩医疗费用,保险公司会给投保人制定初级诊治医生名单,由他们负责投保人的日常疾病治疗,只有在名单所列医生的介绍下才能寻求专科诊疗,否则保险公司可能拒付保费。某种程度上,初级诊疗医生是保险公司钱库的看门人。
大家都不满意国内的医生拿药厂的钱,给你多开了几片治病的药(回过头还有国家给你报销)。那也可以把那几片药钱省下来,去美国找拿保险公司钱的医生看病。他们估计不会使劲开药,保险公司的思路是大病看小,小病看了。
你觉得这也没关系。
美国的月亮就是圆的,美国的医疗就是好的。即便如此,那你做个CT也得约个个把礼拜吧,得出的结论和国内医生15分钟门诊的结论也是一样的。
你觉得这还没关系。
那等中国的好医生全都去美国当医生了(估计快了),你就可以踏踏实实名正言顺的到美国当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