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的高峰期已过,大部分学生已真正进入学习,开始了另外一段人生之旅。可是,初来乍到,所面临的生活陌生而复杂,面对巨大的文化差异,处事方式的不同,学生感到迷茫,而加上语言听起来未免还有些吃力,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自己处理,许多事情处理不好难免会影响到留学者的生活和学习。面对任何一个留学生初期的心理状态,该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快速的适应当地的学习生活呢?
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留学生到了美国出现的心理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彷徨迷茫远离群体,二是眼高手低排斥周遭。
很多学生从小在家被视为掌上明珠,到处有人宠爱,事事有人为自己安排处理,到了美国后才发现,没有人宠爱,优秀的学生也很多,自己的光环也黯然失色,而留学也不仅仅是学习那么简单,学习只是其中一项,而要想学到更多,自己也得付出更多。生活是独立自主的,学习也是独立自主的,甚至连社交也是独立自主的。西方教育的一部份强调的是教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各种自我表达的方式。
身处在一个大部分是美国学生和美国教授的课堂上,可能会是一种很惶恐的感觉。在中国,作学生的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座位,抄写笔记,认真听老师讲课。但是美国却常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问,对中国学生来说,面对一群不熟悉的人,主动提问,会很不习惯。突然遭受到强大的心理落差,自己也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动力。因此,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每个人到异国都会感受到文化差异的碰撞,刚去的各种不适是太常见不过的了,要想尽快融入美国生活,步入学习正规,就要拾得自信,勇于尝试,主动出击,学会分享;自己做饭,自己选课,主动寻求帮助,自己主动和同学老师分享交流。如果再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总会有人来替自己安排所有事情,认为每天去认真听课就一切安好,那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脱离群体,越来越孤僻,也失去了留学的意义。
另一些学生,到了学校觉得住的不好,吃的不好,这也不称心那也不如意,抱怨环境,抱怨老师,抱怨同学。很多学生往往对自己太盲目自信,而忘记最该做的就是静下心来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学好每一门课。初到美国,要学的东西不光是课程上的。与美国学校,老师,同学的交往,待人接物都要“学”,社团活动,组织能力,领导机会,社区服务
。这些都是要花时间去做的,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你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如果你自视清高,课堂上不发言,课下不跟老师交往,不给老师同学了解你的机会,哪怕成绩全是满分,也没有老师欣赏这样的学生,也没有人愿意和你交朋友。用心体验当地生活,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怨天尤人,不投机取巧,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感受文化和文明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学会与差异相处,和多元共存,从而理解自己,发现自己,提高自己。辩证公平的看待客观事物,不要排斥环境,排除异己,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与他人和睦相处,处处与人为便,多多与人交流,处处用美国当地人的模式思考问题。便柳暗花明又一村,心情自然也豁然开朗,益于学习。
来自网络